多彩、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学期学习生活即将步入尾声,在期末复习阶段,每个同学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准备、能力的训练,更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。这份期末考前心理调适指南,请同学们、家长们快来查收吧!
学生篇
1.觉察情绪,接纳情绪
情绪没有好坏之分,每一种情绪都像一个信使,给我们带来信息。在期末复习期间,我们可能会产生紧张、焦虑等情绪。不要急着去压抑它,更不必责备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。这些情绪有时候也是自我积极进取和追求卓越的心理反应,要知道,适度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,让我们以更努力的姿态、更高的热情去克服困难!
2.积极暗示,相信自己
“请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,你的头脑中出现的是什么呢?是不是就是一只白色的熊?这就是心理学上的“白熊效应”,它告诉我们越刻意不去想一件事,就会越想。所以在考试面前,我们在给自己积极暗示的时候,请不要加一些否定词,比如“我不紧张”、“我不害怕”,而是用“我有信心”、“我一定行”代替,这样我们头脑中接收到的就不是消极信息了。
3.马上行动,踏实学习
与其长时间停留在思想、心理层面对未知结果的恐惧想象中,不如马上行动起来,立即着手做与考试本身密切相关的事情。例如,梳理各学科知识点,明确各个学科的具体难点与重点。同时,特别关注平时的作业及考试中的错误题目,整理错题集,剖析错误的知识点和成因,不将疑问带到期末考试中去。此外,可以在考前主动进行一两次考试情景模拟,尝试利用平时积累的一些答题技巧增强考试自信心与掌控感。
4.劳逸结合,注重效率
相关研究表明,睡眠质量对于增强我们的记忆以及情绪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复习阶段要保证充分的睡眠,养精蓄锐,以迎接每一天的挑战。
运动能够触发大脑分泌更多的脑源性神经递质,可以有效帮助大脑抵御压力,进而确保更好地提取记忆。复习阶段,学业任务有所增加,记忆的负担也会加重,安排适度运动,不仅可以增强体质,还可以提高记忆力,更能缓解负面情绪。
家长篇
在临近期末的这段时间里,家长们也要调整心理状态,做好后期保障工作,助力孩子更好地迎接期末挑战。
1.合理期待,传递关爱
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,这是正常的心理期待,但如果期望值过高,超过了孩子努力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,那么不仅会给孩子额外造成压力,也会让自己十分焦虑,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。因此家长要对孩子保持合理期待,当孩子表现出焦虑、不安等情绪时,要多关心、陪伴他们,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们的情绪和行为,让孩子感受到无论结果如何,他都是被爱包围的。
2.给予帮助,而非指责
“平时上课都白听了吗?”“这么简单都会错!”家长平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,到了期末才一直催孩子复习,还时不时发现孩子的问题,然后指责孩子,这些都会进一步催化孩子的焦虑。当务之急不是指责与抱怨,而是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、改善方法、提高效率。
3.减少攀比,及时鼓励
多关注“自己家的孩子”,少说几句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用火眼金睛发现自家孩子的优势与兴趣,学会肯定孩子,及时鼓励,让孩子保持乐观自信的学习态度,从而告别焦虑情绪。
4.提供支持,保障后勤
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健康营养,巧妙安排一些户外活动,保持生活作息张驰有序,让孩子有一个最佳的身体状况迎接期末。
你的心情已经准备好了,
你的脚步也就轻快了。
亲爱的同学们、家长们,
调整好心态,
让我们一起
轻松迎接期末和假期吧!
【END】
文字:郭怡玲
图片:源于网络
统筹:融媒体中心
初审:学生发展指导中心
复审:蔡伟明
终审:校长室